在 “十四五” 规划与 “中国制造 2025” 战略的推动下,国产工业软件正经历从 “卡脖子” 困境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。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突破,更是中国工业体系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役。政策驱动:夯实基础,激活创新动能
近年来,国家政策为工业软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“深化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攻关”,并将其列为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。工信部数据显示,我国研发设计类软件国产化率仅 10%,高端市场长期被西门子、达索等海外巨头垄断。为打破这一局面,两会代表呼吁通过国家级工业场景图谱、标准化数据集建设,以及 “芯片 + 操作系统 + 应用” 一体化协同,加速国产替代进程。政策红利下,国产工业软件市场规模预计 2027 年将突破 5312.7 亿元,复合增长率达 12.7%。
技术突破:从 “可用” 到 “好用” 的跨越
国产工业软件在细分领域逐步实现突围:
• 仿真测试:凯云科技的 ETest 平台打破 LabVIEW 等国外软件垄断,支持国产芯片与操作系统,在航空航天、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微秒级实时响应,测试周期缩短 30%。
• 设计软件:中望软件凭借自主建模引擎技术,跻身全球七大三维建模引擎之列,市场份额达 25%,领跑国产 CAD 领域。
• AI 融合:十沣科技将深度学习算法融入 CAE,实现风场预测效率跃升;新迪数字推出文生 CAD 工具,革新设计流程。
生态重构:从单点突破到全栈协同
国产工业软件企业正通过技术整合与生态共建打破 “小而散” 的格局:
• 并购整合:索辰科技并购力控科技,构建 “CAE+SCADA” 全栈能力,实现研发设计与生产控制的闭环协同,推动物理 AI 技术落地。
• 平台化发展:华为云联合生态伙伴打造工业软件工具链平台,支持数据无缝管理;美云智数基于美的制造业经验推出全自研 PLM 系统,跨行业赋能中小企业,降低开发成本 20%。
• 开源与教育:中望软件深耕教育领域,培养国产软件使用习惯;免费版工业软件(如天工 CAD)降低使用门槛,激发社会创新活力。
挑战与未来:从替代逻辑到创新逻辑
尽管国产工业软件已迈出关键步伐,但核心引擎技术依赖、复合型人才缺口(2025 年预计达 12 万)及生态壁垒仍是主要挑战。未来,行业需聚焦三大方向:
1. 智能化:AI 驱动设计自动化与预测性维护,如达索的 “Magic SOLIDWORKS” 与西门子 AI 生成 PLC 代码技术。
2. 云原生:模块化、定制化云平台降低部署成本,智橙 PLM 等云原生工具重构行业生态。
3. 标准化与全球化:工信部推动数据接口标准制定,中望等企业加速出海,覆盖 90 余国市场。
结语
国产工业软件的崛起,是中国制造业从 “躯干” 到 “大脑” 的全面升级。政策、技术与生态的共振,正推动行业从 “被动替代” 迈向 “主动创新”。正如波音公司用 8000 种软件构筑核心竞争力所揭示的 —— 工业软件的本质是工业知识的沉淀与迭代。唯有持续突破技术壁垒、深耕行业场景,中国工业软件方能真正成为全球智造版图中的 “领跑者”。
九河云以'技术+生态'双轮驱动,为制造业提供全周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。联合华为及国产ISV厂商,为企业精准匹配CAD/CAE/EDA等国产工业软件替代方案,实现智能设计、生产流程优化及管理系统升级,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